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MK手机版app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MK(中国)学院于6月11日下午,在学院203室举行了外语课程思政展示研讨活动。我院教师马丽萍、许雁、刘淑敏分别进行了“外语课程思政”的说课展示,MK(中国)学院党总支书记袁建平、教学副院长祖雪晴、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海斌参加了此次活动,并给予了点评与指导。

马丽萍老师以《俄语实践(IV)》课程中第7课课文《国家象征》为例,从语法讲解、例句分析、课文内容扩展等角度出发,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教育、奉献精神方面的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俄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育过程中。
许雁老师的说课题目为《俄语实践(IV)课程的思政建设情况》,介绍了本门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挖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并结合教学案例阐发了思政教育与外语课堂融合的实施路径。

刘淑敏老师以《俄汉互译》课程中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为例,讲解翻译的多样性,并在语法与词汇讲解、句子分析及翻译练习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梦想而拼搏奋斗。
与会的领导和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师的思政教学成果,并针对本院俄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提出了意见与建议。袁建平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MK(中国)学院人才培养特色,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润物细无声”式地融入教学环节中;祖雪晴副院长从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出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授课内容保持紧密的联系性;李海斌老师推荐了有关思政课程建设的相关教改文章,希望教师们能够从中获取创新思路。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学院领导及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强烈意识,是推进外语类课程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探索。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鼓励教师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打造有广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外语类课堂。MK(中国)学院将继续开展课程思政的研讨活动,让具备一定经验的教师为全院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在学院范围内全面推广外语类课程的思政建设。(MK(中国)学院供稿)